ekka 发表于 2024-10-2 21:06:19

西藏察雅县——西藏边坝县普玉二村
原本此次出行计划里有一段从改则穿越羌塘无人区到达新疆民丰的路线,这一段穿越同时也是此次“浪漫行”的折返点。不过继出发时,新疆方面封闭了它那段之后,今日,西藏将它境内的那段也一起封闭了。我原计划里那个中国西部写意的大圈,终究缺少关键一环,原路折返看来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对于“回头路”,想来我们大都是拒绝的,可是,我们对于回到过去,恰恰是情有独钟并乐此不疲地畅享。其实,回到过去,不也是一条“回头”的路么?而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上班工作,到头来,同样是重复着“回头路”。这人世间,哪有那么多的“新路”好走呢?平日里的反复“回头路”,路上摆着生计,摆着生活,逃不脱,避不开,走多了也就不觉得是讨厌的“回头路”了。那我们盼望回到过去,又是为了什么呢?大约是不会为了未知,虽说遗憾往往是未曾的相识,但说到底,真是回到过去,爱过再爱,疼过再疼,这样便是满足了。
为了老母亲的一句“早些回来”,原本今天二百五十公里的骑行,我又添加了一百五十公里。早上才骑上路的时候,路边有一块小小的油菜花地,即使我戴着全盔,竟然也可以清晰地闻到油菜花特有的味道。来自农家的我,对这个味道自然是熟悉的,那是小时候春天里的气息,家乡田地的味道。如今记忆里的泥土早已被水泥代替,不过,小时候播种下的种子是可以在钢筋水泥里发芽的,它的芽叶会在每一个意想不到的迟疑里,探出脑袋。
今天的骑行,本就是一程赶路而已。从一座山,骑行到另一座山,那天初见深红色的山体时,就觉得有些熟悉,今天才反应过来,这不就是布达拉宫红宫的颜色么?我仿佛变得渺小,像一只蚂蚁,巡游在布达拉宫的阶陛之下,只是今天缺少了拉萨的阳光,阴沉的云让行走其间的我略感凉意。
为了预备每天一篇的小作文配图,在路边草草地扫了几张,生怕像昨天那样草草了事被投诉。即使这般小心,还是错过了邦达机场上低空盘旋过雪峰之下的飞机。

说到底,还是被昨日的投诉让我多虑了,今天还有同学问,不是为了民族风的话,我怎么会来到藏地那么多次?答案自然是这里慷慨的大地和天空。他们简单的在我面前一个侧身,就是我梦寐的愉悦;几步之后,便又是一道新的风景。

今天没有去之前那般在途中的县城落脚,找一家过得去的酒店过夜。请允许我继续赘述,我的确不太喜欢藏风的住宿,这也是让我一路上刻意回避民宿客栈的原因。但今夜不同,我投宿在了一座雪山之下的村庄,一栋藏民风格的小楼里。叩开白墙之间的黑色木门,没有如藏族民居那般扑面而来的酥油和牛粪交织的味道,而是一股咖啡市人民难以割舍的咖啡香。民宿之内也没有绘画的梁,雕花的桌,盛满青稞的贡台。所有的藏地风,通通都只在院子里绽开,这里有正在吐穗的青稞,有盛开的格桑花,甚至连豌豆花在此都显得如此和谐,定是浸透了锅庄舞曲的音符。

民宿之外是通向景点的道路,忙着打卡的游客,心思早就盼着早些再早些去到雪山之下比个耶的,几乎与周围民居无异的民宿,哪怕是贴着大大的招牌,也是缓不下抵着油门的那股力气。

老天终是眷顾我这个藏地熟客的,缓步行走,穿越过村庄,走进青稞地和雪山之中时,让层层麦浪跟我迎面撞了一个满怀。麦浪里,劳作的村民,脑门上打着旋的小牛,还是雪山上流淌下来的河水,让我忘却了梵高,高更,陈丹青。我只是介意自己的突兀,不像一块寻常的石头可以从容镶嵌进这幅图里。





























ekka 发表于 2024-10-2 21:10:15

西藏边坝县普玉二村——西藏比如县
昨夜,我投宿在了一座冰川脚下的村庄几乎在每家的院子里,只要抬眼都可以望见二十公里之外的祥格拉冰川。村庄的主业是农业和畜牧业(还有每年一次的虫草季),当地的村民在山坡上放牧,在村庄之外延伸到山坡的平地上种植青稞。眼下,正是青稞成熟收获的季节,在我信步游走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村民在青稞地里忙碌的身影。这里的收割大多还是采用人力和镰刀,但凡有人肩头扛上一架普遍在魔都小区割草使用的割草机,已经是科技含量十足了。这里没有中原大地上普遍使用的联合收割机,恐怕一是成本,二是这里的田地普遍不规则,不利于联合收割机的发挥。我仅是站在青稞地边上,就沉浸在了麦浪翻滚里。这麦浪的确是有魔力的,不少的人们在观看波浪时还会产生眩晕,却可以实实在在地在麦浪里被抚慰心灵,沉浸其中。与此同时,村民们往往还会在地里插上“稻草人”,以这种原始的方式来驱赶偷食的鸟类。其实,我猜大约是海拔(村庄海拔四千米)的关系,这里的鸟类,无论是鸽子、斑鸠或者麻雀,大都不怎么飞翔,所见的大多是在地面蹦跳着啄食,只要不是人类靠得太近,他们也懒得飞起来。故而,“稻草人”起的作用实在有限,突兀在青稞地里,反倒成了另一种风景。若是说那幅村民们收割青稞的图景像极了米勒的《拾穗者》,那么田地里一个个穿着各自家庭破衣烂衫的“稻草人”则像是一首童话。忽然我被远处一个特别的“稻草人”吸引住了眼神,那个“稻草人”身着上下一水纯白,仅仅有孔雀蓝的条纹装饰,细看之下,是的,那就是曾经活跃在我们生活里,如今又默默消失的隔离服。我在看清的第一瞬间,笑着裂开了嘴,却未等嘴角绽放到最大,便已经合拢凝固,味蕾泛起几丝苦味。
在草草结束徒步的闲逛之后,我回到了投宿的民宿。说来好笑,选择这家民宿的理由是因为“咖啡”。当我在一个陌生的城市落脚,就会在点评里搜一下附近的咖啡,这个习惯在此次行程里,也不例外。在更前一天,我在察雅县搜索“咖啡”,跳出来最近的咖啡店就是这家“hudd”。点评里对这家新开的店只有两条评论,但我看到真正的拿铁,又瞧了眼地址,恰是我要去的景点,于是我便按下了收藏。这家店名里除了“coffee”,还有“inn”,于是我在昨天的半路上,订下了房间。
待我走到最后的终点——这家咖啡旅社时,才看清,这不过是店主向当地藏民租借的民居。底楼三间房,被店主安排成了餐位和两间客房,店主自己居住在二楼唯一的房间,顺便在二楼的平顶之上搭建了一个阳光棚,当做全楼共用的卫生间。

我走进咖啡旅社的时候,只有女店主一人,店里的各项元素也显然出自女店主一人之手,不同于藏区强加的藏族元素,在这里除了院子里的青稞和格桑花(波斯菊),进了屋内,完全是现代简约的风格。一定要加一句,女店主从村庄周围采回来的野花,实在狠狠打击在我的审美上。

我没有像有些爱八卦的同学那样询问女店主来此高原开店的原因,毕竟算来我也是一个藏地老炮。文艺女青年的故事听多了,若是别人不说,那自然是不用主动问的。这世上,只要是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的故事公开上线,有的只是自己的深夜读物。

看到这里的看官,想必你们大都有了自己的猜测,我可以告诉你们,十有八九,你们猜错了。既然我用笔墨铺垫了那么多,被你们轻易猜着,那可不行。

在喝过了下午的雪山咖啡,吃过了晚餐的牛肉番茄意面之后,四千米的海拔让小屋里明显冷了起来。我和女店主坐在底楼中间的餐位上,隔着一座不生火的铁炉,聊着天。在西藏遇见的人,用不着别的话题点燃温度的,只消从318/317,或者任何一个地名开始,就有了续集加续集。我的西藏故事像是十年陈的酒,她的西藏见闻,就像是刚冲泡的咖啡。酒味咖香,若要是在场有个藏地菜鸟,定要问他收讲座门票的。

民宿的门上挂着的是传统的挂锁,所以平时,谈不上有没有上锁,他人想要进来,推门便是。下午时有几个藏民来喝咖啡便是如此。才几分钟的功夫,就风卷残云一般喝完咖啡走人,就像是那年东措里的光影。

晚上八点多,我和女店主正聊着,也如此闯进一个高个子的年轻人,递给女店主一瓶两升可乐瓶装着的白色液体,继续听着,才知道瓶里装的是还没有打过酥油的原生态牦牛奶。放下牛奶后,小伙子自顾自地上楼去找寻什么,女店主淡淡介绍,这是她的男朋友,是这附近的驻村干部。于是,我自行脑补了十八章的爱情小说,从校园相识,到毕业关头,再到双宿双飞。魔都江畔某高端咖啡店主承认吧,高海拔的咖啡店“浪漫”起来,让长江口的同学有点hold不住啊。即使不借冰川雪山的光,也是这普玉二村的店家完胜。

既然知道了情侣的恩爱,识趣的我自然不好意思打搅。可问题是人有三急,可店里唯一的卫生间在二楼他们房间的门口。深夜里还可以借着夜色“唱歌”,可到了清晨,当地的村民日出而作的作息实在令我很是难办。在村里兜兜转转之后,终于找到了公共五谷轮回之所,而同我一起兜兜转转的店家小黑狗竟然还跟着我一起走了进去。话说,猫跟着主人如厕,据说是因为方便的时候是动物们在野外最为脆弱的时候,可那是猫,这狗跟着,是想分一杯羹么?

突然起那么早,民宿里似乎也还没有早餐开饭的意思(实际上,我是惦记着昨晚那瓶原装牦牛奶配我的什锦麦片),于是,我只有骑上小摩托,趁着游客们都没来,前往景区独享一份初生的天光。

三色湖距离咖啡旅社不到十公里,完全长在我这种“蹭”景点游客的审美之上,有风景,水泥路修筑到湖边,不要钱(下划线,关键点)。小摩托还没来得及几个“突突”,就直接停在了湖边,早晨的山谷里,太阳还没来得及用热量将云雾驱散,拍照效果自然不如敞亮那般出片率高(其实我也不用啥出片率)。我就当是看另一番的风景。除了三色湖的精致令我觉得不虚此行之外,连接村庄和三色湖的那条水泥路一路到底的祥格拉冰川更是让我觉得捡了个大便宜。以前有过的几次冰川,要么辛苦自己走,要么辛苦骡子走,必定是一大圈路要走的,哪像今日这回,小摩托一直骑到了湖边,我的轮胎简直可以直接压到最新鲜融化的冰川水。

一番玩耍回到民宿,再等了一会,才遇到女店主刚刚起床。我只能借着“催更”同学的勇气,婉转地催了一下牦牛奶。新鲜的牦牛奶被加热之后,淹没了麦片,氤氲的热气里,我似乎闻到了一股清晨我出门浪时,同样弥漫在空气里的味道,带着微发酵的青草香。有一说一,这麦片配咖啡,确实有嚼头,有回味,有盼头。































ekka 发表于 2024-10-2 21:16:20

西藏比如县——西藏那曲市
当558国道终于在接触到G317时消失,我内心勾画出来的G317.5也一起走到了尽头。从成都出发,郫都区、都江堰、小金县、丹巴县、道孚县、新龙县、白玉县、贡觉县、察雅县、洛隆县、边坝县、比如县,既像是一路打着大boss,解锁着游戏关卡,又像是在穿越一个个平行空间。
就像今天,两百多公里的路程里,经历了两场暴雨,一场小雪,我只是一个被动的穿越者,我只是客观地存在于老天安排的空间里,等待一次又一次的穿越。往往在我稍微摸到门道,猜测一座大山和另一座大山之间便是一个新世界,而垭口就是穿越之门时,老天狠狠地给了我每个山头垭口各二十公里的翻越经历。山梁之上的所谓“保通路段”,其实就是铺再多沥青水泥也不济,干脆躺平成为泥路方便铲平刮削的路段。四个轮子的汽车行走期间,大约顶多只是扭两下屁股,可是两个轮子的摩托车走在这种路段上,就像是开上了烤热的黄油路面。油门大了会打滑,油门小了会打滑,踩刹车会打滑,不踩刹车还是会打滑,带离合会打滑,脚拖在地上还是会打滑,打滑和行走间的平衡点,从来没有哪个地球人可以精确地计算到,唯有老天爷才是拥有唯一答案的那个。
原本昨天翻山时,遇到黄油路面,心里还推说可能是因为两个地区的道路缺乏沟通,存在了那么多的极难路段,但是今天的路段是属于同一个地区,看来便是无可奈何的有心了。不过同样的走过,结果倒还是有些不同,在昨天结束行走时,车牌俨然被路上的泥浆水挂浆成了一幅立体水墨画,正当我抵达那曲想着是否需要处理干净时,才发现进城三十公里时开始的一场暴雨又将牌照恢复成了青春可人模样。(我并不是对这里的养护工作有甚意见,反倒是对他们心生敬意。就在今天经过易塌方路段时,眼见着护路工人在垂直的岩壁上扎着护网。我们总爱说“山高人为峰”,巅峰顶端容易被人看见,而我的亲眼所见,却是有人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成为了我们的骨骼脊梁)。
进城前的暴雨,在我离城更远的时候就嗅出了端倪,眼见着我即将行进的方向,雨积云扛不住自重,都沉重地依偎到了山峰之上。我的唯一努力,只是不断祈祷,祈求我的路线可以婉转过它的势力范围。在眼见的大自然面前,临时抱佛脚的祈祷必然是屁用没有,我能选择的不过是冒雨前进,还是冒雨躲雨(是的,你没看错,我身处的是没有树木的藏北草原,骑车的孩子扛不住强风,只是摆倒了单车,背对风向,倚靠着桥栏杆站立着)。没有减肥成功的肥肉在此时的确站了出来,一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舍我其谁的倔强样子。平日里骑摩托,因为迎面风的关系,偏转脑袋都是力气活,而在这狂风暴雨里,连偏转观察方向都有了微妙的平衡点。

上了317,摩托骑手明显多了起来,自然在狂风暴雨里前行的重度“精神病”患者不止我一个。按照不成文的规矩,摩友照面会有“闪灯,按喇叭,竖大拇指”的一套流程,放在平时,这种照面,我猜想大概的意思是“卧槽,你到这里啦,好牛逼啊!”,放在暴雨里,反正我的意思是“你也在雨里走啊,都是傻逼,都是傻逼”。

只能说青藏高原的雨也有了灵性,距离那曲市区三十公里落下的暴雨,到了距离市区三公里的检查站就戛然而止,难道是暴雨今天没带身份证出门吗?过了检查站,沿路的草地上,随处可见过林卡(野餐露营的藏地说法)的人群,草地里的小池塘里都反射着纯净的蓝和纯洁的白,完全像是小孩子犯了错误装作没事人那样,完全不顾我里外三层淋了透湿。在晴日下,仅仅一次加油的时间之后,我再坐到被太阳稍稍加温的座椅上,我脸红了,我感受到网络相传太阳下石球的功效,那温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今日住宿的那曲市,海拔四千五百米,照例在点评搜索“咖啡”时,竟然跳出来了肯德基爷爷的慈祥微笑。之前的旅行经验里,内地的县城肯德基麦当劳总是咖啡的最后保障,可到了西部,它们一跃成为了咖啡顶级享受。坐在四千五百米海拔的肯德基临街座位,望着几乎触手可及的白云,味蕾浸在了好兄弟们在线投喂的咖啡里,看来,那曲的这一道关卡是金币奖励关。

































ekka 发表于 2024-10-3 09:38:06

西藏那曲市——西藏班戈县

当我心目中的G317.5汇入真正的317国道,所谓的G317.5漫行记自然而然地画上句号。不过,我的“漫行”还没有“浪”结束,没达到“至死”的浪漫,自然是画不得句号的。
我的漫行,继续一路向西,从那曲出发,跨越过青藏线,沿着我们老辈人称之为“阿里大北线”,如今的G317延伸段,向西。
​从大北线沿线的改则,穿越羌塘,到达新疆的计划,没来得及上路出发,就得知封道,禁止通行。可我依旧在今晨背着朝阳出发,倒不是想来一次“不撞南墙不回头”,只是我放下了一个心愿的同时,又捡拾起另一个心愿。我承认在我出发之前,内心充满了纠结,我本可以在317.5汇入317的时候直接转向东方,仅此,就可以节约好几天的功夫。不过,有的留在心里阴暗角落的伤,并不是不去看就自己痊愈的,在我看来,非得拿出来放在太阳之下,让紫外线来消毒过,再塞回去,才会真好。

十二年前,我有一支“箭”折断在了尼玛县到班戈县之间的“大北线”上。在离开“断箭”之处的平板拖车上,我还暗暗告诉自己,我一定会重新来到这里。不曾想,十二年一个轮回,我终究要来看看的,不为收拾散落一地没来及带走的年少轻狂,只此一面,就是少有的经年累月过后自我面对真实的自我。
我完全没有把之前的“大北线”断点续接上的意思,这本就是属于我的两段各不相连的人生。虽然在地理上,的确是一条完整的闭环,可是,就像爱一个爱过的人,相信一个曾经信任的人,即使是原地等一个以为会来的人,这一切终究不像用微波炉热一碗剩饭接着吃那么简单。
从青藏线转向进了“大北线”,虽然依旧在藏区,但跟之前的几天经历相比,却像是换了一片天地。湛蓝的天空里依旧飘满了云朵,可今天的云朵,就像在天空中已经被挂了好几天,被沥干了水分,清清爽爽的,连轮廓都变得清晰可辨起来。我甚至可以在地面上轻松地将每片云朵落在草地上的样子勾勒出来,假使我真的躺下,那是可以盖着一片云朵睡去的。边界清晰的云朵,遥远的地平线,印象里这些有形的天地,却在我面前相拥成了无限宽广的空间。我仅是行驶在天地之间的一线之上,却像是一路通向天际,贯穿天际。那是一种似乎可以无限循环的恍惚,在这样的世界里,我像是可以不停地向前向前。

行驶在如今的“大北线”,跟我当年行走时的样子,多少有些不一样。当时假设有人可以成功穿越大北线,不亚于大航海时代有哪个水手穿越了太平洋。还记得此时的大北线,尽管路况极差,甚至称不上“路”况,但可能是当时全国最为宽阔的马路。藏北草原以近似无边的胸怀让行驶其间的“老司机”们有了无限发挥的可能。若是草原开阔平坦,我们是可以在草地上看到动辄数十条平行的车辙印的。这些车辙印,既都是大北线,又都不是大北线。在我今天行走的路线上,当初的几十条车辙印并不难找到,唯独我轮胎行驶过的柏油路面,没有能够就住我任何一寸的胎印。这条柏油路的大北线,尽管眉宇之间似曾相识,可跟十二年前的样子相比,怎么看都有点隔壁老王的气质。

我终于来到那个我曾经折断箭羽的地方,这十二年的流水,让周遭变得物非人非。我谈不上激动,连小小的感动都谈不上,只是来赶赴一场定下来了十二年的约。我不用再往西了,再往西,也寻不见我的牧马人喷溅的桥油,折断迸射的金属屑,还有我寂寞寥落的身影。只有轻声的那一句叹息,依旧在我心里记着,终于在我今天的喷嚏里,被一股脑儿地打扫出去。

今天的天气很好,天好,云好。没有尖峰,没有之字弯,没有泥泞的大地稳稳地接住了我。我,却要跟他说再见。转身,就是新的人生。



























ekka 发表于 2024-10-3 09:43:06

西藏班戈县——西藏索县
今天算是从折返点开始的第一天归程路,走过的路,有仅仅是前几天的车辙印,还有十多年前的经过。我们往往习惯用“物是人非”来表达变化,可今天这段G317 的经历,那个“人”除了比之前老了些,在我看来,更多的是“物非人是”。
“人”,不过是从青年成长成了中年,幸运的是他依旧初心不变,他的热情不变,他对这片土地的深爱不变。今天的前半段路程,完全就是前两天走过的部分,以至于我错误地以为,经过这十来年,G 317除了海拔不能改变,以前的獠牙和凶险大概都收敛起来了。在魔都时,闲来刷个抖音微博,用来打发无聊的闲暇,到了藏区,刷短视频竟然成了必须。这里有最为生动详实的路况信息,就在前天,我必经的G317接近索县段,就被洪水引发的泥石流冲毁了涵桥,造成了双向不能通行,好在后续的报道证实了国道在深夜被抢通。
而我今天在行走过317.5并入G317之后的东段时,亲身体会到,G317的凶险依旧存在,它的獠牙被更好地隐藏起来,可能它会放过大部分有准备的四轮选手,可对于摩托骑手,上路就能感受到寒意的。
今早从班戈县出门,骑上车就感觉今天的空气特别寒冷。昨天在骑行之中就感觉到有些微弱的高反,还疑心是因为听了隔音超差的酒店隔壁KTV鬼哭狼嚎到凌晨四点,造成的睡眠不足所引发的症状。就在我闲来无聊,搜索了全西藏各个县城的海拔高度,我顿时释然了,貌不惊人的班戈县以海拔4750米荣登全国第二高县城(第一高是从班戈县分家出来的海拔4920米的双湖县)。之前都说那曲是想不出树木的城市,在看到缘由的时候,我想起了在世界最高肯德基门口的一次和摩友的短暂交流。我走出肯德基门口的时候,恰好看见一位江苏的骑手从商场出来上车准备离开。我们不在乎交流了从哪来,去哪里之类的例行话题。他说他耐不住那曲的海拔,决心向回走了。我把好友们远程无线投喂的汉堡递给了他,他说因为高反,确实没吃饭呢。我看着他把汉堡塞进了胸口的口袋,转身离开。
如今的骑行,我的唯一祈愿都已经是尽量少下雨,即使下雨,也要下太大。今天只经历了两场小雨,看来老天也明白我的苦衷,适时地抬了一下手。不过,即使只是近乎的不下雨,仅仅这个阴天,就让我感觉冻进了骨头里。我忽然想念起此次行程开始那几天,逼得我把骑行服的内胆拆卸了的火辣辣日头,想念烤得发烫的座椅。还记得刚开始骑行时。恨不得把头盔开成百叶窗,如今关上所有风道,却总有调皮的冷风吹痛脸颊。我穿上了所有可以上身的衣物,短T,长T,卫衣,棉夹层骑行服。在停车区加衣服的时候,一旁的骑车司机悠悠地说,骑摩托,冷哦!说完,先我一步油门离开。在我一路向上,终于来到垭口,才发觉原来云是可以从地上生出来的。我眼见着垭口那片湿漉漉的地面上,不断生长出云朵,先是淡淡的缥缈的,慢慢的就积聚在了一起,成为了云朵,再之后就离开诞生它们的地面,飘升起来,成为半空中的白云朵朵。


那时那刻,正在紧张驾驶摩托车的我,竭尽全力地在跟湿滑的黑泥黄油路面进行对抗,绝没有闲情逸致目送云朵表达出它的温柔纯洁。这样的路况才是G317的保留节目,我想我用不着接着在藏北草原上琢磨的那些话题腹稿写下去,小摩托最后的那块车牌照就已经有足够的说服力表达“鬼知道我今天经历了什么”。

今天的住宿地“索县”,是我十多年前来过的。才到县城门口,就瞧见了矗立在山坡上被誉为“小布达拉宫”的赞丹寺。记忆之门就着这个引子,被瞬间打开了。记得上次经过,天气是晴朗的,路况虽然磕碜,却只不过是颠簸,不像如今的那般极端,慢慢走的话,应该是一次不错的秋游。我还记得那时的县城区域远比现在小的多,围绕赞丹寺的并不是现在的联排门面房,而是放着牛的山坡,山坡上开着野花,摇曳着五彩的姿色。而如今,县城的大改造直接把旧时317的路况接通进了县城最繁华的地段,看来藏区的怀旧,是颇费一番思量的。

明天我将继续东行,的确在刚开始的时候,习惯了向西的导航的思路,面对相反的指引,竟还有些不适应。好在,早晨,即使是阴郁天,东方也是更加亮堂,更加有诱惑的。据说前方理县又有塌方,不去管他了,我要去吃我的黄桃罐头了(骑行出发时才发现我的水杯放进了露营装备袋里,被一起带回了魔都。去超市看了一下,最便宜的被子也要十块,一旁的水果罐头也是十块。聪慧如我)

































Ninjazed 发表于 2024-10-3 11:44:32

路过利川市没看看大水杉树吗?https://wap.591moto.com/public/emotion/face_chigua.png

lsksnk 发表于 2024-10-3 13:30:22

lz文笔不错

ekka 发表于 2024-10-3 13:51:38

西藏索县——西藏昌都


我相信老天爷一定是我公众号的订阅粉丝,他一定阅读了我昨天的小作文。待到我今天出发,整整四百多公里路程,竟然没有下过一滴雨,全天都是多云的惬意天气,温度也上升到了二十来度。所有的保通路段也是干燥稳定,几乎连湿润的小泥坑都没有。至于扬起的尘土,以及路面固有的鸡窝坑,已经算不得什么了,命终于捏自己手里了,还要啥“自行车”。当然,老天爷也搞不定众口难调,家里的母后问起还有多久返程到家,我给不了确切答案,她便给了我好几个惊叹号。我说,我都拼命赶路了,顿时软了她的心头,连声说,“安全第一,不急赶路”。


在我来到此行程中最大的城市(没有之一)——昌都之后,深深地被此地的繁华程度打动,我甚至动起了多住一天的念头。可是一想起母后在电话里的那堆惊叹号,罢了,能够吃上在线远程投送的肯德基便已经是奢靡的待遇,该走的路,总是要走的。


大约是远程投送肯德基的待遇实在太过于奢侈,今天表现得异常优秀的老天爷坐不住了。就在我边抿着嘴,吸收尽嘴角的阿拉比卡咖啡豆滋味,边打道回宾馆的时候,连通常惯例里的闪电狂风这等前奏都没有,便劈头盖脸地下起了黄豆般雨点的雷暴雨。比起我连累的那些街头奔跑躲雨的行人,我自然需要表现得坦然一些,其实我的意思是反正前面也在下雨,而且我又有先见之明地穿着硬壳冲锋衣,这些雨点奈何不了我的。不过,好像老天爷瞬间洞悉了我的傲娇,趁我走在扎曲之上的胜利桥上毫无躲避时,立刻转了风向,雨点不再由自由落体自上而下降落,而是由横风带领着,劈头盖脸横扫千军般倾盆而下,我还没来得及走到桥中间,我的裤子就已经湿透。这下,可催起了无奈的我,赶紧开始了海拔三千多米的冲刺跑。待我回到酒店房间,关起窗户,却发现底下的河水竟然已经恢复了平静,我找不到一个雨点荡漾起的涟漪。鼓掌,读者总是正确的,您满意就好。


按照一般游记(其实我内心很不喜欢将文字归类,主要是我没学好各类文体的特点,实在给老师们丢脸了)的记叙方式,我应该记录从起点到终点的风土人情,继而挑选有特色有意思的部分着重记叙。要是我真的那么写,可能十几年前就可以在废品收购站里见到我滞销的路书游记签名本了。我向来觉得,对于知识文化普及这块,有想法的读者,点到之后自然会查阅有兴趣的部分;而没兴趣的读者(读者总是对的,没兴趣一定是我写的不够有趣),我写了也不过是转身就忘(况且,科普这一块儿,并不是我的专长)。具体说来,今天倒是行走过好几个县域,索县、巴青、丁青、类乌齐、昌都。通常来说,昌都,并没有G318沿线那么著名。究其原因,有可说,有不可说的。虽说我就爱看“电视不让放,电台不让播,报纸不让写,网络404”的内容,但相信我,我嘴严实,我不会放进自己小作文里的。


不过作为有良心的“浪”行者,闲来提一嘴,相较于318沿线以自然风光为卖点,其实昌都除此之外,还有着更多更重的历史人文底蕴积淀的。作为解放战争中大陆最后一次战役——昌都战役的发生地,这里既是西藏旧势力负隅顽抗的终点,也是西藏和平解放之路的起点。西藏的和平解放,得到了昌都本地各阶层,无论贵族僧众的大力支持,比如强巴林寺活佛帕巴拉格列朗杰。除了藏地广为流传的藏传佛教之外,我们很容易忽视就在今天的路程行经的区域,几乎是藏区原始宗教——苯教的最后聚集地。说起我发现这个情形的楔子,的确是一次意外。还是十多年前,我上次经过317的时候。在黄昏里,我车随意停在了巴青县一座庙宇的门口。看庙宇的建筑结构和外形装饰,我还以为只是一座普通的格鲁派寺院,直到我发现一位喇嘛沿着寺庙的西墙自上而下地行走。旁人看来寻常不过的走路,却被我看出了门道。在藏区,藏传佛教里,无论是转山、转经等等都是按照顺时针行走,而眼前的这位喇嘛沿西墙自上而下的逆时针行走,这就告诉了我,我面前的寺庙应该是苯教寺庙。我下车跟这位喇嘛打了声招呼。这位喇嘛虽然年轻,却也很健谈。他领着我上到寺庙后山,我依旧记得那令我至今震撼的一幕。夕阳的光正照亮着整片山坡,而这片山坡上铺满了鲜红颜料涂满的玛尼石。即将落山的阳光用尽了所有的力气,让每块鲜红的玛尼石在熠熠生辉的同时,像极了如血残阳。


今天行走在G317上时,我的所感,不像是似曾相识,而像是一种前世今生的恍惚感,仿佛十多年前来的那次是一次我的前世。我可以在一处非常稀松平常的地方,就好像被一拳暴击,就清晰地回忆起上次经过时的样子,此刻的自己和当时的自己,相互错位,相互穿越,相互占据。在这时空的交汇里,野草、泥土、顽石都可以是熟悉的,我只是在脚下的路径上,彷徨着,想着当时走了哪条路,穿过哪扇门,见过哪个人。

ekka 发表于 2024-10-3 13:56:01

<p style="visibility: visible;">西藏昌都市——四川德格县</p><p style="visibility: visible;"><br style="visibility: visible;"/></p><p style="visibility: visible;">昨天晚饭,吃的是兰州拉面,再加了五串羊肉串。席间,我听得隔壁桌食客聊天,其中一位说起前两天有人请他吃饭,发了他一个定位,为了一顿饭,来回赶了五百多公里。我听过后,不禁笑了。来回五百多公里,这要比我拼了命骑一天摩托的路都多了不少,却只是他们一顿饭的行程。藏区草原的空间实在是容得下每个人的大世界的。</p><p style="visibility: visible;"><br style="visibility: visible;"/></p><p style="visibility: visible;">我坐在座位上,细嚼着羊肉,内心还在思考得有多大的热情才能跑五百多公里去吃顿饭,当然,这顿饭在这里已经成为一种被赋予别样意义的虚幻,除去里面的象征意义,仅仅就空间维度来说,似乎牧民们的空间认同要比我们大很多。我不禁想到之前在新疆,为了拍上一张拍立得,牧民通知他的亲戚骑了一个小时的摩托赶过来。在我眼前似乎浮现出一片“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景象,马背之上的民族好像天生是拥有大世界的。可是我有转念一想,在那些牧区的村庄,没有走出家门,没有走出牧场,没有走出村庄的也大有人在,有的人守着自己的帐房牛马,一守就是一辈子,即使如今的人们,买上了摩托车,甚至汽车,也不考虑上牌,至于理由,他们说,他们只是在山里开开。即使有了现代机械,可整个山里已经是他们的整个世界了。</p><p style="visibility: visible;"><br style="visibility: visible;"/></p><p style="visibility: visible;">骑着小摩托的我,反正多的是空闲遐想,来到今天的目的地——德格,来到闻名遐迩的德格印经院,望着熟悉的绛红色建筑,我的思绪里仿佛被注入了新的能量。多年前,我来过此地,那时此地还不像如今那么热闹。我记得参观那天是一个小雨天,着了水的绛红色墙显得更加深沉了。那天印经院里似乎没什么游人,而我也只是想着随便走走看看。就在我踏过印经院的门槛之后,不知道哪里窜出来一个十来岁左右的藏族男孩,一路跟着我的脚步,自说自话地做着他自以为的讲解,还有许多三七不搭四六的故事。关于这座印经院的历史,我也了解一些,其实我更想一个人转转,趁着游客稀少,静静地看过每一个角落,摸摸千百年来无数掌纹触摸过的扶梯,在透射过狭小的窗洞的光线指引下,找到元朝的经文刻板。可是藏族男孩就像是甩不掉的橡皮糖,而且他的蜜汁自信而来的夸夸其谈,实在不能让人忽视他的存在。印经院的面积并不大,上上下下转一圈,特别是有这个藏族男孩的存在,更让我加快了参观的节奏。很快,我又回到了印经院那扇我当初走进的大门口。门外的雨依旧下着,有的雨丝飘进了院落中庭。终于到了男孩讨要“导游费”的环节了,本质上,我对这样的“强制消费”很是反感,我随口问了句,你的爸妈知道你在这里吗?男孩低着头顿了顿,说,妈妈带着妹妹走了,爸爸也不在身边。我继续问到,你爸爸去哪里了?男孩抬起头,又恢复到之前那幅自来熟的狡黠神情,说到,他爸爸在香港,是飞龙特警,在执行任务。我没有再多说话,给了他五十块钱,走出了印经院大门。现在想来,这个男孩的世界倒是比开五百公里吃饭的食客更大的,不过十多年那么过去了,说不定那食客就是多年前的男孩,也不知道他爸是否已经结束任务从香港回来了。</p><p><br/></p><p>我还记得,上次在我走出印经院往左手山坡上行走时,天空忽然放晴了。如今的印经院博物馆,当初还是一片如同色达五明佛学院那般“潦草”的僧寮。在我的信步里,遇见了一群下课的年轻僧人,也是很他们那般年纪的活力,虽然夹着竹木封面的经书,却也脚步轻盈,甚至跳跃。那时,整座山坡便是他们的世界吧,他们将经书暂放在台阶护栏,各自闲坐。而我,忘不了夕阳正好照亮经书的封面,竹子做的边框早就在无数僧人的摩挲下,变得光滑锃亮。</p><p><br/></p><p>今天,我又行走到印经院门口,没有看到上次见到的晒洗经板,幸好,门口的长椅上,依旧坐满了转经结束的老人们。他们并不说话,只是惯性地摇着转经筒,看着硕大的印经院。他们的世界可能很小,只是他们用脚步围绕丈量下的这幢印经院,或许,他们的世界很大,不仅是我们肉眼可见的物质世界,还有我们看不到的“三界六道”。</p><p><br/></p><p>总有朋友热衷打听我“浪”去藏区的缘由,我说,可以轻松减肥算是理由吗?就在今天闲来思考藏区人们的世界时,我忽然发觉,在这里,我跟我自己并不统一。我好像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进进出出,来来回回。唯有了解自己的自己,审视自己的时候,至少来的诚实真挚,没有隐瞒,无需隐瞒。在印经院门口,突然想到那束照亮经书的阳光,我竟然震颤了一下,光,好像照进了我心底,照亮了我进出时的门槛,照亮了我来回时的角落。</p><p><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br/></section></p><p><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section></p><p><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br/></section></p><p><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section></p><p><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br/></section></p><p><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section></p><p><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br/></section></p><p><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section></p><p><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br/></section></p><p><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section></p><p><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br/></section></p><p><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section></p><p><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br/></section></p><p><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section></p><p><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br/></section></p><p><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section></p><p><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br/></section></p><p><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section></p><p><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br/></section></p><p><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section></p><p><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br/></section></p><p><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section></p><p><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br/></section></p><p><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section></p><p><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br/></section></p><p><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section></p><p><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br/></section></p><p><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section></p><p><br/></p><link rel="stylesheet" href="//bbs.591moto.net/source/plugin/wcn_editor/public/wcn_editor_fit.css?v134_uud" id="wcn_editor_css"/>

神不要掷骰子 发表于 2024-10-3 16:04:42

https://wap.591moto.com/public/emotion/face_jiayou.pnghttps://wap.591moto.com/public/emotion/face_jiayou.pnghttps://wap.591moto.com/public/emotion/face_jiayou.png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以梦为马,马跑了——21年MTS1200之318,23年BMW750GS之317.5,24年KTM790之青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