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速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3198|回复: 0

为何 “铁包肉” 从未成为摩托车的主流

[复制链接]

1046

主题

1226

帖子

5847

汽油

网站编辑

注册时间
2017-1-26
发表于 2018-5-7 13: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多人在对比汽车与摩托车的时候,总在说汽车比摩托车要好的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 “ 铁包肉 ”、安全得多了(或许就叫做恐怖的不安全感吧),另一方面就是能在下雨天或者是寒冷天气中(以日晒雨淋去概括吧),舒适多了。用两根手指头叉着手机的屏幕,把表面扩大一点去观察,所看到的事实是,如果要下面图片中那样的 “ 铁包肉 ”,不知大家心里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出行工具(这车国内的某些地方也有不少、但肯定不会是主流,这句话应该叫做: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接受) … … …

  最近手机里的应用程序,根据自己平时常看的内容而推荐出来的信息(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所谓智能化了、大数据了,其实就是自己的痕迹成就了这样的高大上),说是某企业正在开发有盖的摩托车,可以让摩托车驾驶员免除日晒雨淋之苦。
  粗略地看了看这条信息,其实就是看了标题、和瞄了一下那张不太高分辨率的图片,个人的感觉嘛 … … … 不看好这产品的将来。
  为何会有这样的感觉?那是因为在自己的印象中,所有曾经量产的、可以“铁包肉”的有盖摩托车,其销量都无法在市场上形成足够的影响力。从最早的 1990’ Honda Gyro Canopy “ 卡努比 ”(三轮)、1994’ Honda Cabina 50 和 Cabina 90(两轮),到装甲级的 BMW C1,都无法从根本上打动消费者。
  Honda 1990’ Gyro Canopy “ 卡努比 ” 这车就不用多介绍了,国内曾有一段时间、也看到过不少。到今天这车还在销售中,主体结构没有很大的变化只是把当年的两冲程发动机、换成了现在的四冲程发动机加 PGM-FI 电喷系统。1994 年推出的两轮踏板 Cabina 则只是持续生产了四年左右,在 1998年前后停产,当时的官方定价是27.9万日元(50 cc)、29.9万日元(90 cc),年度的销售规划是 7,000 台;而同期的主流同级两轮车型,同样搭载两冲程发动机的 Dio ZX(50 cc)、官方定价是 16.9 万日元,年度销售规划则达到了 18 万台。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BMW 就尝试推出全防护级的小型踏板 C1(有 125 cc、200 cc 两个排量)概念了,到 2000年的时候正式量产、供应市场,这车采用了高强度整体的设计,且通过了欧盟的安全认证,完全具备了汽车级的防护能力,是第一款驾驶员可以不需要戴头盔而合法上路、真正可以实现 “ 铁包肉 ” 的摩托车。



  如果说 BMW C1 当时的净车价要四、五万人民币、难以普及,那么在更早之前,当时还是在意大利人手中 Benelli 也与 Adiva在1996年成立了合资公司,推出了带上盖、能为驾驶员遮风挡雨的两轮踏板Benelli Adiva(1994年首度发布概念,2000年开始量产,大约在2006年前后停产),该车搭载来自比亚乔集团生产的发动机,有 125 cc和 150 cc两种配置,净车价大概也就是港币两万多(到岸价),跟当时的一台 Honda CH125 “ 大鲨 ” 相差不远,这样的一个有着很高 “ 性价比 ” 的新概念产品,似乎让人看到了希望。
  下面的图片,2002 年的时候,香港经销商陈列室门外的 Benelli Adiva。




  Benelli Adiva 这车采用一个相对现实一点的折衷选择:放弃了 “ 铁包肉 ” 这个成本上的无底洞、先满足遮风挡雨的功能。但结果依然是无法在市场中火起来,吆喝赚了不少,就是不知道为何这世界上驾驶摩托车的人,就是没多少个愿意接受这样的两轮生活改善。就连欧洲这种经常有冷空气、意大利这个使用摩托车最为广泛的地方,也无法为这家历史悠久的意大利品牌名头的这个大胆创新、带来起死回生之效。当时的这个革命性尝试未能取得决定性的 “ 逆袭 ”,再加上传统的三缸车面对着激烈的竞争,挨不过这道坎的 Benelli、随后就被中国摩企收购。
  Adiva 则延续着自己的梦想,继续向市场推出带上盖的车型,但对加装上盖的两轮摩托车估计是死了这条心了,现在供应市场的 AD1 200、AD2 400 以及 AD3 系列(200 cc、300 cc、400 cc 三个车型)都是带上盖的三轮摩托车(前置两轮)。而且,厂方在推广新品时候往往会提及其中的一个重点:这个上盖是可以折叠起来的,把车子敞开了、恢复到摩托车原本的感觉上。没上盖的时候就想像着防寒挡雨的舒适感、有了这个上盖的时候又需要呼呼风声的真实感 … … … 在大部份时候,或许正是这种敞开着的不安全感,就是摩托车的核心驾驶乐趣所在,不可缺少。
  下图,Adiva 现行销售中的三轮摩托车。





  就算是东南亚这样非热即雨的地方,在摩托车的滚滚洪流中,也难得一见能遮风挡雨、铁包肉的车在其中。全球市场上所反馈出的这样一个结果,你该如何去理解这么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原因?自己也说不出原因,因为在那年头,自己也曾经觉得这应该是个绝妙的主意,比得上移动支付的出现。且就连最喜爱一窝蜂去干同一件事情的中国企业也没人去跟着搞,现在能看到的、搞出来的那些,也就是明确针对货运、商户、做点流动小摊的产品,而非普通市民的出行工具,这说明了什么?!
  从消费行为上去看的话、只有一个结论:能防寒挡雨、铁包肉的摩托车,没多少人会买;这些看上去很美好的功能,在消费者的心里面、仅仅就只存于想象中的重要,但在现实中却没有多少人愿意为这些功能多付钱,绝大部分的人宁愿去买更贵的、更大排量的车型,尽管这些更贵的车型,依旧是无法防寒挡雨、而且是 “ 肉包铁 ” 。 对于绝大部份选择了摩托车出行的人来说,在可以有选择的时候、都没去选择这个想象中是最重要的功能,他们以行动说明了,在他们眼中,多花的钱去买防寒挡雨、铁包肉功能,似乎还比不上把 125 cc 换成 200 cc 的这 75 cc 意义。
  也许有了前人的这些尚未成功尝试、才能为后来者提供改进创意的思路,又或许是那些买摩托车的人都不知道,肉包铁的摩托车有多么的危险,因此需要不断地去提醒吧。对于做一台能够铁包肉、可以防寒挡雨的摩托车,我只能说句 “ 革命尚未成功 ”。而曾经叫做普及过、但最终又会被遗弃的,估计就只有下面图片中的那些设计了,原因则只有一个:成本。



  反思:现有的四轮比两轮的优势、“ 铁包肉 ” 真的是核心吗?
  铁包肉是不是要比肉包铁要安全?当然是、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只是它没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又或者说,这功能原本很重要,但现有的技术、现有的产品、现有的法规,在成本面前,都没人把它当一回事。
  如果铁包肉真的那么重要,为何 99.999% 的量产汽车不采用装甲钢(就连主件也很少车型去采用,更不用说车壳了)?无论是相关的管理部门、制造商以至于消费者,既然铁包肉这样的所谓安全性,其本质上就是可以轻易地向成本、向颜值、向实用性妥协的,那么,请不要把铁包肉说成有多安全、有多重要。当然,它仅仅就是因为比起摩托车、比行人多了一层纸糊般的东西而已,毕竟多了层就是多了一层嘛,多了1%的安全性也算是多了一分的安全。
  就个人看来,汽车都用不上装甲钢这个最根本的方式、去应付各种的 NCAP 碰撞测试,仅仅就是依靠各种各样的强化设计去把安全这事情给编织起来,背后的原因,核心就是依赖全体的道路使用者都按照交通规则行事。归根到底,在一般的道路上,就是人的因素占大头、车的因素是次要,车辆的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只要做到降低伤亡意外的概率就好了,根本就不需要去考虑着往杜绝伤亡、这些眼下不可能的方向去。

来源:网络转载
『金牌车友』级别以上才可以设置签名,设置签名后,本签名自动消失! 点击小企鹅即可以呼叫管理员:我要呼叫管理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PP客户端下载

QQ|APP下载|新浪微博|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竞速论坛 赣ICP备2021005054号-1

GMT+8, 2024-11-17 14:34 , Processed in 0.128416 second(s), 1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9-2020 591moto.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