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测评 发表于 2019-2-1 09:37:18

人数锐减 线路集中 方式改变 摩托返乡十年变化大

  人数锐减、线路集中、返乡方式改变……驾乘摩托车返乡变化背后,是社会发展的缩影。近日,大长江集团旗下豪爵发布了《2019年摩托车安全返乡白皮书》(下称《白皮书》),对十年来驾乘摩托返乡的变化作了梳理。
  驾乘摩托返乡人数 7年减少20多万人

  据《白皮书》统计,近年骑摩托车返乡的人数急剧减少,地处摩托车返乡主干道上的梧州站监测估算数据,2013年途经梧州站的摩托车大军人数约25万人,此后每年锐减,2014年20万人,2015年15万人……到去年仅有6万人,预计今年仅42000人左右。
  《白皮书》认为,驾乘摩托车返乡人数锐减的原因有几个。一是高铁运力的发展,铁路交通四通八达;二是汽车时代快速普及,跨省长途或全家返乡,开汽车相对更舒适、更安全;三是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产业向内地及海外迁移,外来务工者大幅减少;四是独生子政策下,劳动力稀缺,85后、90后外出打拼的意愿降低。此外,因产业升级进入阵痛期,很多传统企业艰难转型,再加上外部经济环境影响,不少工厂提前放假,甚至有企业春节放假65天,远早于1月21日春运正式开始时间,不少工人已提前返乡。
  返乡路线集中在G321国道
  除了返乡人数锐减,驾乘摩托车返乡的路线也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10年前,我市驾乘摩托车返乡人员的骑行路线是从江门向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江西、福建等周边省份,主要道路有国道G321、G324、G205、G105、G106、G107、G207等。
  第二阶段是从2010年到2017年,骑行路线是从江门向广西全境、湖南、贵州交界地区城市骑行,主要道路是国道D321、G324、省道S263转道G323。
  第三阶段是2017年至今,骑行路线是从江门到广西局部地区骑行,主要道路是国道G321。
  从这十年的骑行路线变化中可以看出,更远距离的路线逐渐被其他返乡方式取代,如今驾乘摩托车返乡大军越来越集中在路况条件较好、各项配套服务齐全的G321国道,该路线占返乡总人数的七成。
  返乡方式多变
  《白皮书》调查发现,随着80后、90后逐渐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力军,他们特定的成长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个性与喜好,让驾乘摩托返乡也出现一些变化:
  一是手机结伴返乡:相比于主动邀约工友及同乡结伴,有些年轻的返乡者喜欢通过高德、滴滴等手机APP邀约同路人,体验另一种结伴返乡的乐趣。
  二是不再星夜兼程:他们不像长辈那样,为赶回家凌晨出发,星夜兼程,而是更为休闲,休息好了再上路,走到哪算哪。
  三是带着宠物回家过年:年轻的“爱宠一族”不断壮大,他们不忍将宠物随意寄养,于是将宠物随身携带返乡。
  四是随身行李轻量化:随着电商物流的迅猛发展,年货早已通过网上订购,快递回家,越来越多返乡者选择轻装出行,这也提高了骑行的安全性。
  五是返乡车辆个性化:对年轻人而言,摩托车不仅仅是通勤、代步工具,更是一种个性标签,近年返乡车辆中,运动车型、大排量车比例逐渐增多。另一方面,骑行装备也升级了,全盔、手套已是标配,部分返乡人员还戴上护肘、护膝,防风防水衣物及鞋套,此外,手机导航支架也是必备装备之一。
  (编辑:纹章)

来源:网络转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数锐减 线路集中 方式改变 摩托返乡十年变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