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的摩托车经销商这样说
我是一个来自70后的穷苦农村人,2005年开店,为了快速收益,为了达到快销的目的,同样的摩托车,我选择杂牌做,成本自然降下来,那时候,我选择了卖低端摩托车。因为我考虑到,擦边球品牌进价低,也不需要代理费,收益高。而且,这种摩托车在外观上模仿大品牌产品,而在05年那个年代,消费者对这些产品的识别能力并不高,而我卖的摩托车的价格却足够的吸引人,我明白,这其实是擦边球,但为了生存,顾不了那么多了!
事实证明,当时,我这个决策是“正确的”。至少,我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做到了从一个60平米的小店铺开到600多平米的大店。到2012年,我已拥有3家店面,总计600平米,年收益额达到200万。经过前面5年的资产积累,在当地也有不小知名度。
我的资本越积越多,生意越做越大,却从未想过要重新代理一个正规的品牌(这也是我至今最后悔的事)。在2014年初,我又投资了500万在摩托车市场盘下两个店,共计370多平米,准备再大干一场。
但是,不凑巧的是恰逢2014年行业进入低迷期,而且各地较大的代理商销售量同时下滑,我心里清楚如果仅是低迷期的原因,不会造成如此大销售量缩水,后来我亲自走访市场吃惊的发现,经销商纷纷都换成了合资品牌。
本以为熬到2015年可能会好一些,可是2015年,销售量一再下滑,致使我的资金链短缺,有一家门店连续二个月没出一单,无奈下我只能将这家店关闭。就这样,另外几家店生意也不景气,月月入不敷出,到去年年底也全部关门了。
其实我2015年年初的时候就想过要代理一个正规品牌好好做产品来迎合市场走向,但我心里清楚,这些年销售出去的劣质产品,庞大的产品售后早就将品牌口碑砸掉了,况且我的二级经销商只看低价,不看产品,如果升级产品就等于重新开辟市场。
不仅我自己,在我倒闭前就已经有三家跟我定位一样的门店倒闭了,到现在我懂了,市场回归理性消费,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非是产品市场需求不足,而是中国的零售市场已经开始踏上了精品消费潮,只有品牌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早晚会被门业市场甚至零售市场洗牌出局。
商业市场层级巨变的时代,理论已经不再有任何作用,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就是这个道理,大环境大方向已定,为此我也谈一谈我这些年的卖车心得,希望吸取我的经验教训,不要走我的老路!
来源:网络转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