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测评 发表于 2017-11-14 00:22:01

不比输赢论细节 “猛鸷”与“新战鹰”对比

  不少车友都对本田190休旅款车型“猛鸷”和“新战鹰”比较感兴趣,但这两款分属五羊-本田和新大洲本田的车型却不像之前的CB190R和CBF190R那么接近,它们之间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
  今天,就由派派的小伙伴们给大家带来两款190X的对比分析。鉴于他们都是理工男,所以写出来内容有点刚直不弯,大家好歹点个赞。
  “猛鸷”与“新战鹰”的车架和主要部件均来自于本田190R这个平台,是五本和新本在同一平台上根据各自经验和产品策略进行差异化开发的结果。

  “猛鸷”和“新战鹰”都使用了来自前期产品的设计理念和部分零部件。比如“猛鸷”延用了来自“暴锋眼”190的后视镜、尾灯总成和轮胎,脚踏侧板等零部件也与“暴风眼”通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发成本。“新战鹰”也一样,使用了与190R通用的仪表、后脚踏支架总成等配件。
  为了安装侧置排气,“猛鸷”的后脚踏支架是经过重新设计开模的零部件。经过测试,两车的实际感受还是有较大差异性的。

  坐姿体感
  “猛鸷”的坐姿相当接近“暴风眼”190,手把位置比“暴风眼”稍高约5厘米,左右握把中心间距58厘米,基本与“幻影”150一致。下身坐姿基本与“暴风眼”相同,实际驾驶过后会认为“猛鸷”的坐姿与“幻影”150有一定延续性,而不是倾向ADV或者越野的风格。

  骑手净高174cm
  不知是否加大了2升油箱容积的缘故,“猛鸷”的油箱比“暴风眼”稍宽,造成的结果是原本骑“暴风眼”可以双脚脚尖着地(身高160cm)的妹纸现在双脚脚尖都不能着地。反观“新战鹰”,手把位置比190R高了10厘米以上,左右握把中心宽达65厘米,再加上重新设计的脚踏支架将脚踏前移,毫不夸张的说,新战鹰的坐姿已经接近了巡航车的感受,甚至其前后座更大的高低差使腰部可以稍稍靠在座位上。

  对比上图坐姿,可以看到大腿部分角度变化
  “新战鹰”的油箱部分比暴风眼更窄,这回双脚前脚掌都能着地了,看来“新战鹰”对于海拔较低的骑士(尤其是刚入门的萌新)更加友好。

  两代“战鹰”与“猛鸷”
  悬挂和轮胎设定
  “猛鸷”、“新战鹰”和190R使用了相同的车架形式。经过实际测量,“猛鸷”和“新战鹰”都采用了内芯直径37mm的前减震器;只不过“猛鸷”采用的是单独开发的正置减震,而“新战鹰”使用的仍是190R通用的倒置减震。

  两车前减震器的全行程都为115mm(前轮悬空完全释放前减震行程),但正常情况下由于车身自重前减震压缩时,“猛鸷”的前减震有效行程约为103mm,新战鹰则只有87mm;这说明“猛鸷”的减震系统设置更偏向运动,而“新战鹰”则偏向舒适化。
  实际驾驶感受“新战鹰”相比190R的前减震进行了预载加强,但加强得很有限。“猛鸷”的前减震在进弯时提供的支撑更稳定,没有多余的摇晃感。两车后减震设定与190R相比都做了优化,不再有之前那种后减震调到最软都始终感觉得到的紧绷感。
  (以下科普针对萌新:正置减震技术成熟,不易出现渗漏,缺点是簧下质量相比倒置减震较大,使得由于运动惯性轮胎对地面的贴合程度比倒置式的稍差。倒置减震更不适合用在恶劣环境下,一旦出现油封失效漏油可能会对前刹车部件产生润滑效果威胁行车安全。)

  “猛鸷”采用了跟“暴风眼”相同规格和花纹的运动化轮胎,当我第一次看到此车时充满了不解:“既然设计师为‘猛鸷’配置了侧置排气、正置减震,提升了离地间隙,还有ADV风格的鸟嘴,为什么实际发售时却配置运动化轮胎?”在实际测试中,过弯侧倾时车架和减震系统的回馈解答了我心中的疑惑,这仍然是一台运动风格的街车。只不过为了时兴的ADV概念做了些外观妥协而已,如果在图片上把鸟嘴给PS掉,它难道不是“幻影”150的继任者吗?

  没拿到测试车时,我对“猛鸷”的想法是,这个车要是换上轻度越野轮胎,再把前轮加大到19寸,增加ABS,该是个多好的轻摩旅车啊!现在我不这么想了,“猛鸷”的运动化前减震设定根本与拉力南辕北辙,按那个想法改装的话不仅会丢掉“猛鸷”的运动取向,更会在烂路上颠得你无所适从。
  “新战鹰”在这个部分使用了花纹偏综合路况的轮胎,因为减震更软,因此比“猛鸷”更偏向复合路面;但是,它的坐姿不运动化,而且把手已经高到影响右弯油门顺畅位置,所以弯道运动化驾驶时及“猛鸷”畅快。当然,它更适合面对复杂路况,综合它更柔软的减震设定使得它在某次泥水混合小石块的爬山路中可以轻松将同行的各种GW250抛离。可惜的是底置排气带来的低离地间隙拖了它的后腿,短小的减震器行程也不适合在更高强度的越野路况上行进了(瞎说个大实话,其实这套轮胎更适合通勤用)。


  实用细节
  “猛鸷”与“新战鹰”都装备了风挡,都能很好地化解高速行车时气流对车手胸部的压迫感。“猛鸷”的风挡支架是钢制部件,上面有高低两种安装位置,在一次雨中摩旅过后,测试车不常用的那组安装孔已经出现了锈迹,建议“猛鸷”的车主买车后对此做一些防锈处理。“新战鹰”的风挡使用了尼龙支架,用手去摇它时稍有活动感,不如“猛鸷”的风挡稳定,也不具备高低调节。

  两车的离地间隙已有相关评测和官方给出,在此就不再累述。“猛鸷”将排气侧置后,增加了一个双层金属护板,可以很好的在各种路况保护发动机,但维护时稍显麻烦,不拆卸底层护板时几乎无法进行机油的更换作业。

  “猛鸷”的缸头与油箱护板之间保留了一部分空间,擦车时有空间用毛巾擦洗缸头部分,从侧面可以看到发动机对面,有些车友可能对此有些不喜。“新战鹰”的油箱护板将发动机的缸头侧面挡住,侧面看上去是不太显得小排量发动机的空旷印象,但如果阴雨天气走过泥路,缸头部分积累的泥水就很难清理了。

  “新战鹰”将前后轮挡泥板尾部做加长和翻边处理,我们评测时找来了一台08年款的CBF150“战鹰”做对比,“新战鹰”在前后轮挡泥板和链条护板这部分延续了“战鹰”CBF150的一贯设计。

  “猛鸷”的前后轮挡泥板使用了跟“暴风眼”一样的运动化外观设计,针对车友们反应的甩水问题专门设计了一款安装在平叉上的后置式挡泥板;此外,挡泥板内部使用了钢制结构件,对比“暴风眼”车友们后期在淘宝上采购的挡泥板来说稳定性更强,外形也更加美观。

  "猛鸷"去掉了手把开关上比较鸡肋的背光功能,换来了原装的双闪开关,对于摩旅老鸟们至少是节约了几十百把块的改装费用。

  “新战鹰”仍旧采用背光设计,但没有配备双闪开关。
  不足之处?
  先说“猛鸷”:侧置排气挡住了后轮轴螺母,在调节链条松紧时其空间无法使用套筒扳手,只能使用叉子扳手或者活动扳手顶紧后轮轴螺母。

  “猛鸷”的原装保险杠设计为两侧分别受力,在摔车时容易造成单侧保险杠根部变形,如果变形严重则需要更换单边保险杠,建议更换为两侧一体受力的保险杠。

  再说“新战鹰”,相比“猛鸷”它没有原厂保险杠和尾部挡泥板,需要自行解决;原装后扶手位置刚好在大腿下方,并且没有载物功能;此外,由于脚踏靠前,脚后跟在银色的铝合金脚踏侧板上的磨损痕迹相当明显。

  总结
  压弯,绕桩,激情跑山,我会选“猛鸷”;
  日常通勤,悠闲出游吃锅子,选“新战鹰”。



来源:网络转载

相川始 发表于 2017-11-14 03:40:21


流落凡尘的喵神 发表于 2017-11-14 09:40:02

总结很中肯,所以我买了猛鸷,还有点作者没说,有些战鹰5000转时有敲缸声或是漏油,猛鸷这方面改进得非常好

长颈鹿的脖子长 发表于 2017-11-16 12:54:28

http://bbs.591moto.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4.pn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比输赢论细节 “猛鸷”与“新战鹰”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