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4-10-30 09:43:52

成都的小资巷子(六)---崇德里

崇德里:最历史


经过几十年的雨打风吹,崇德里小巷有点没落和委屈。沿巷而入,巷子里几家古香古色的大院早已大门紧闭。抗战期间,这里是成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办公处与联络处。但时光流逝,当年风光的到底是哪间院子?院子还在不在?几乎没人考证。崇德里就这样一点点远离了多数人的视线。

崇德里民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石柱横街,建筑面积539㎡,始建于1925年,大部分建筑于本世纪初被拆除,留存部分于2012年落架重修,川西民居建筑风格。曾为著名作家、原成都市副市长李劼人于抗战时期在乐山开办的嘉乐纸厂设在成都的办事处所在地。现为茶室及餐厅。

该建筑既保留和传承了老成都的历史记忆,又是李劼人工作生活地及“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所在地,具有非常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和重要的纪念意义。

该建筑为主城区留存不多的川西民居院落,是成都传统文化和地方风貌特色的重要载体。建议对该建筑进行挂牌保护,根据其原有风格进行保护性修缮,修缮后仍用于经营高端餐饮服务业,并利用现有空间和立面,适当增加陈列和展示李劼人、嘉乐纸厂和“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内容。

走进崇德里,古色古香的墙体展现在眼前。“我们主要采用修缮的方式,对崇德里进行改造。”王亥介绍,升级采取“拆、改、留”的方式,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实施选择性拆除改造,最大限度地保留修复历史建筑。整个崇德里占地面积1.39亩,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分为1号院、3号院、5号院三个部分。三个主题馆都是按照中西结合的方式设计的。为何选择中西合璧的设计方案?王亥有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崇德里旁边的东大街多个大型金融中心正在修建之中,在完全投入使用之后,大批国际化精英将聚集于此,这种中西合璧的氛围更能体现成都的国际化。事实上也是这样,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及考古学院院士、成都籍著名学者张隆溪教授,最近几次回成都,都要造访崇德里,对于以这里为代表的镋钯街改造,张教授称赞不已,认为其把成都元素与国际视野结合得非常到位。张教授认为,崇德里和镋钯街贯穿的最重要的理念就是“有机更新”,这说明成都人的创意设计格局很高。所谓“有机更新”,实际就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住古建筑的历史信息和文脉,该落架的落架整修,该编号的就编号拆下来,修好了再按原来的顺序还原;黏合剂也不用水泥,而是石灰加配料,糯米用不用虽难说,但古法那是要尽量遵守的。如此整修完毕的古建筑,设计的作用就是查漏补缺,不越位不抢位。于是,这样梳妆打扮好的老城历史文脉和城市肌理都保存下来了,诗意且画意地栖居就有了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看点十足外,崇德里也十分亲民。王亥和妻子王小琼曾经开出了香港第一家私房川菜。在崇德里,他开办了一家名为“吃过”的食舍,而且王亥专门为它起了一个别名——作者餐馆,因为这是他的作品。相比其他主打文化品位的餐厅,“吃过”食舍在菜式的创新之外,又与众不同。王亥讲究的是“非食品工业化”和“非社会餐饮”的方式,永远是定时定量,讲究出品的最佳时段和最佳搭配。餐客也可以参与烹饪,与厨师互动,创造性地将烹饪和用餐的隔离打通,让人耳目一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成都的小资巷子(六)---崇德里